人民網
人民網>>安徽頻道>>本網原創

涇縣六旬老人制沙盤 重現古鎮風光

汪瑞華
2021年08月23日15:41 | 來源:人民網-安徽頻道
小字號

最近,宣城市涇縣66歲的佘凌雲很忙。

盡管已經退休多年,但一有空閑,佘凌雲便佇立在一方長約2米、寬60公分的沙盤前,聚精會神間,過往的思緒被一幕幕拉回到眼前,跟放電影一般。

沙盤上,微縮房屋鱗次櫛比,蜿蜒的青弋江穿村而過,彼岸,章渡村民們昔日的勞作場景,盡收眼底。

章渡古鎮沙盤全景。涇縣縣委宣傳部供圖

章渡,又名章家渡,位於涇縣城南25公裡處,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。據清嘉慶《涇縣志·市鎮》載:“漆林渡西岸,有坊曰:西來一鎮。”因鎮傍涇溪,故又稱涇溪古鎮。

在過去,這裡也被稱為漆林渡,因古時江岸有漆樹萬株而得名。

土生土長的佘凌雲,在章渡生活了20多年,隨著時間的推移,章渡古鎮已經不再是他兒時的模樣。歲月更迭,古鎮風貌一去不返,隻停留在章渡老年人的回憶裡,很多有關古鎮的歷史,也被慢慢淡忘。

為傳承歷史文脈,再現古鎮昔日風情,對老家懷有濃郁感情的佘凌雲,早在退休之前,就萌生了用沙盤還原古鎮風貌的構思。

查閱書籍、走街串巷、詢訪長輩、收集資料……2006年,有著深厚繪畫功底的佘凌雲拿起畫筆,對照搜集回來的材料,邊畫邊制模。經過6個月的潛心制作,按照一定比例真實還原章渡古鎮的沙盤制作完成。

綠樹青瓦、吊棟木屋,沙盤上近100棟微縮建筑模型,全面展示了章渡古鎮的建筑風格。

從材料選取到格局構造,從模型搭建到場景還原,佘凌雲如數家珍。“這裡是過去的水運碼頭,這邊是當年公社所在地,老排灌站在那個年代沒少立功……”佘凌雲饒有興致地介紹道。

章渡古鎮沙盤一隅。人民網 汪瑞華攝

隻見沙盤中,除了房舍、碼頭和街巷,打漁的、放排的、浣洗的、擔水的,還有推著獨輪車的,各類手工人物形象惟妙惟肖,栩栩如生,就連魚鷹捕魚、民居木窗都制作得細致精美,仿佛瞬間帶人穿越到了幾十年前男耕女織的年代。

而制作這些建筑物模型所用的材料,全部來自隨處可見的硬紙板、銅鐵絲和鋸木屑等。對此,佘凌雲笑稱是廢物利用。

別看濃縮的沙盤,這在佘凌雲眼裡,除了解自己的思鄉之苦,更重要的是喚起年輕一代保護古村落的意識。

“我以前就住在章渡,現在都大變樣了。”如今已經定居在縣城的佘凌雲頗為感慨地說,好在離得不算很遠,每年一有時間就會回去看看。

巧合的是,佘凌雲依舊住在青弋江畔,用他的話說,“同飲一江水,雖然有地理上的距離,但更多的是情感上的親近。”言語間,透露著惋惜,但也飽含著欣慰。

青弋江穿村而過,微縮人物形象惟妙惟肖。涇縣縣委宣傳部供圖

“沙盤反映的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章渡古鎮,集聚了當年具有代表性的‘千條腿’閣樓,是傳播,也是傳承。”佘凌雲講解道,“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章渡的歷史文化和建筑風格保存下來,也讓更多人能夠了解章渡的過去。”

盡管昔日古鎮繁華不再,往日逐水放排的景象也已消失,但青弋江這條滿載民俗文化的大河,始終與時代保持一樣的航線。

在宣城涇縣,大家耳熟能詳的古村落有查濟,有黃田,還有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”的桃花潭。“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,以及古村落保護的推進,章渡今后一定也會成為游客打卡地。”憧憬著家鄉的發展,佘凌雲信心滿滿。

(責編:吳西露、張磊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